7月9日,江蘇跨海長度最長、敷設距離最遠的電纜工程——如東洋口港陽光島110千伏變電站隨橋電纜敷設完畢。單段長為1600米的電纜從直徑為4.5米特制電纜盤上端引出,成功拉入黃海二橋東側電纜溝。
陽光島110千伏變電站是江蘇首座海島型變電站。陽光島110千伏輸變電工程是如東打造國家級能源島的電力大動脈,其關鍵電纜工程采用隨橋敷設方式,借助黃海二橋兩側預留的電纜溝布置電纜,建成后承擔的用電負荷將達原先4倍以上。
工作人員表示:“為了保證運輸安全,我們事先規劃好了電纜盤運輸路線,必須按特定路線行走,同時運輸時速不得超過30公里每小時,當運輸車輛駛入黃海二橋后,我們還特別聯系了當地交管部門短暫進行交通管制,確保運輸過程中不超載!
電纜盤運輸至施工位置后,施工人員首先根據電纜盤重量計算吊裝時4個吊車支腿荷載,以確定吊車型號及傳導到橋面的壓力值。同時為了最大限度保證橋面載重安全,電纜展放平臺設置在了橋墩處,便于負重有效傳導。
“請所有施工人員注意,橋面吊車已就位,線盤運輸車已就位,下面進行線盤吊裝!卑殡S著機器的轟鳴,第一個線盤穩穩地放置在了電纜展放平臺上。因為是交流電纜,每段電纜又分ABC三相,每段需3盤定制電纜,累計共需18盤。在電纜展放平臺和輸送機的帶動下,第2盤,第3盤……第18盤,超長電纜猶如一條黑色蛟龍,從線盤上穩穩落入電纜溝中。
解決完運輸、吊裝問題,如何在橋面敷設如此超長距離的高電壓電纜還有一個關鍵性問題需要解決——如何克服車輛振動、海浪颶風對電纜的擾動?
江蘇省送變電有限公司施工人員從“架空導線間隔棒”上找到了靈感,創新性地運用了自行研制的伸縮裝置,并在全線每隔一段距離安裝一個柔性支架,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根據橋面震動幅度輔助電纜調節,還能最大程度保障長距離電纜安全可靠運行。經過40名施工人員加班加點、頭頂烈日奮戰18天,橋面超長電纜終于順利展放結束。
如今,從空中俯視黃海二橋,已能夠清晰看到一條黑色“長龍”蜿蜒盤桓在橋上,飛架于海天之間。
|